看著他人家的孩子,再瞧瞧自家的小寶貝,人生的差距似乎就是這樣微妙又明顯。同為起點,他人家的孩子已經站在了西決的舞臺上,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主力軍。而我們的孩子,卻在CBA的賽場上掙扎,似乎每一次的亮相都伴隨著質疑與噓聲。
我們家的孩子是周琦,而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成為了NBA的17年43號秀——以賽亞·哈爾滕斯泰因。這個普通的名字背后,卻隱藏著不平凡的生存之道。哈爾滕斯泰因的成功,對于楊瀚森來說,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榜樣。
首先,角色定位至關重要。在籃球場上,每個球員都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。無論是持球大核、3D球員、全能鋒線,還是吃餅中鋒,都需要明確自己的定位,切忌心浮氣躁,什么都想干卻什么都干不好。哈爾滕斯泰因就做得很好,他清楚自己是個大中鋒,專注于進攻端的吃餅與防守端的護框,其他與他無關的事情,他一律不插手。這樣的專注與定位,使得他在NBA中有著出色的表現(xiàn),季后賽投籃命中率全隊第一,場均籃板數(shù)也名列前茅。
然而,僅僅做好角色定位并不足夠。球員還需要有突破自我的勇氣,但這種突破必須是量力而行的。就像現(xiàn)在很多中鋒盲目追求三分投射一樣,結果往往不盡人意。而哈爾滕斯泰因卻選擇了拋投作為自己的突破口,他在罰球線附近的拋投命中率驚人,這比盲目追求三分更為實際和可靠。
最后,意志的力量不可忽視。哈爾滕斯泰因的職業(yè)生涯充滿了波折,他曾被多支球隊拋棄,但他不拋棄、不放棄,最終在尼克斯打出了自己的身價,并在雷霆拿到了大合同。這種不拋棄、不放棄的精神,就像《士兵突擊》中的許三多一樣,每做一件事都全力以赴,最終贏得了參天大樹。
對于楊瀚森來說,他不需要過分關注自己的順位,無論是31順位還是60順位,都沒有太大的區(qū)別。他應該關注的是進入聯(lián)盟后該如何去做一個出色的球員。他可以選擇成為像哈爾滕斯泰因那樣的藍領中鋒,也可以選擇成為全能中鋒或空間中鋒。但無論選擇哪條路,他都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去面對可能坐冷板凳的滋味,以及接受被老球員欺負的現(xiàn)實。
那么,為什么哈爾滕能在NBA立足而周琦卻不行呢?其實答案很簡單。哈爾滕的成功秘訣就是明確的角色定位、量力而行的突破以及不屈不撓的意志。楊瀚森是否能成為第二個哈爾滕,還是第二個周琦,這取決于他自己的選擇和努力。但無論如何,我們都期待他在籃球場上能夠有所作為,為球迷朋友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感動。